《中国商论》杂志

 电话:010-65244663 

 

在线投稿

  QQ : 3773916530

  微信 : zgslxly

对话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:新质生产力

激活西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动能

 

 

2025-03-08   15:11:02   来源:新华网

 

 

 

 

 

  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(记者 丁峰)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,新质生产力培育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引发热议。新华网特邀全国政协委员、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做客访谈间,深度解析西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。

 

  谈传统产业升级:科技创新让“老树发新芽”

 

  “去年委员通道上讲述的浆水酸菜故事,正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的生动注脚。”黄宝荣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: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,这款千年非遗产品的保质期从3天延长至180天,带动甘肃形成超百亿产值的特色产业集群。他强调:“传统产业不是区域发展的包袱,而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资源载体。我们的转型密码是‘传统不守旧,创新不离根’。”

 

  黄宝荣详细阐释了转型升级的三重路径。在兰州、酒泉建设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,为中小企业提供“云服务器租赁”“AI质检”等普惠服务。“我们为每家企业配备‘数字转型诊断师’,已累计完成3000余份定制化改造方案。”他举例说,张掖某番茄加工厂通过智能分拣系统,将原料利用率从78%提升至95%,年增收超2000万元。

 

  依托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甘肃建成西北首个产业大数据中心。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引进企业357家,算力规模达到5.1万P,在全国八大枢纽节点、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中增速最快、增量最大、智算占比最高。“这个中心如同区域经济的‘智慧中枢’,汇聚全省32个重点产业链的实时数据。”黄宝荣介绍,“去年通过这个系统,我们为武威葡萄酒产业规避了1.2亿元的库存风险。”

 

  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,甘肃推出“国潮礼盒”“浆水酸奶”“浆水麻辣烫”等30余款新产品。黄宝荣透露浆水饮品这款产品在电商直播间创下3分钟售罄10万箱的纪录,带动当地近5000户农户增收。他表示,省工信厅联合敦煌研究院开发的“数字非遗IP库”,已孵化出127个文创品牌,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。

 

  数据显示,甘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近五年增长217%,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,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呈现加速度。

 

  谈数字化转型:“小快轻准”破解中小企业困局

 

  面对记者关于“中小企业转型难”的提问,黄宝荣用“三驾马车”理论给出解决方案。他表示:“甘肃省推出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,我们通过建立‘转型能力指数’评估体系,对2.3万家企业进行精准画像。”

 

  省级财政设立专项基金,对“上云用数赋智”企业给予最高30%的补贴。“天水长城开关厂的转型最具代表性。”黄宝荣介绍,该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远程运维,故障响应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2小时,年服务收入增长300%。

 

  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发的“陇数通”SaaS平台,提供从财务ERP到智能排产的20个标准化模块。“就像搭积木一样,企业可以按需组合。”黄宝荣举例,平凉某纸箱厂仅用3天就上线智能排产系统,交货周期压缩40%。目前平台已接入1.2万家企业,平均数字化改造成本降低67%。

 

  通过生态共建,龙头企业的链式赋能效果显著。“金川集团开放供应链数据平台,带动上下游136家企业实现协同制造;酒钢的碳钢薄板产线接入AI视觉检测后,质量判定准确率从92%提升至99.8%。”黄宝荣还特别提到与华为的合作案例,“兰州某碳纤维企业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工艺参数,将生产成本降低18%,这个经验正在全省23个园区推广”。

 

  “我们联合兰州大学等高校开设‘智能制造’‘工业互联网’订单班,累计培养3200名专业人才;创新设置‘学分银行’制度,产业工人的实操经验可兑换学历学分。”黄宝荣介绍,白银地区矿工已经在VR模拟舱学习智能采矿系统操作,“这样的沉浸式实训基地已建成14个,覆盖关键产业领域”。

 

  谈绿色转型:环保倒逼催生发展新动能

 

  “绿色化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”黄宝荣用“三个革命”概括转型路径。背后的数据令人震撼:全省单位GDP能耗较五年前下降28%,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6400万千瓦,位居全国第二位。

 

  白银集团研发的“氧气底吹熔炼”技术,使吨铜能耗下降15%,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90%。“这项技术已输出到刚果(金)、秘鲁等‘一带一路’合作伙伴。”黄宝荣透露,企业通过碳交易获利超3亿元,真正实现“环保变现”。

 

  酒钢集团研发的0.18毫米超薄不锈钢,打破国外垄断,用于华为折叠屏手机铰链制造。“我们正在建设西北首个‘氢冶金’示范项目,用新能源制氢替代焦炭炼铁。”黄宝荣算了一笔账:项目投产后,吨钢碳排放可减少60%,“这将是钢铁行业的颠覆性变革”。

 

  而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,黄宝荣自豪地介绍,无人机巡检绵延数百公里的光伏矩阵,智能机器人自动清理光伏板沙尘。“这里每秒钟产生78度绿电,通过特高压直送中东部。甘肃新能源消纳率连续三年保持95%以上,我们的‘绿电制氢+煤化工’模式,正在重塑传统能源格局。”

 

  近年来,甘肃把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,大力发展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产业。黄宝荣表示,今年两会他关注如何加快绿电资源优化配置,完善绿电价格形成机制,建立健全绿电标准体系,以支持东部地区外向型企业消纳绿色电力。

 

  谈产业承接:全产业链思维重构资源价值

 

  聚焦国家所需、甘肃所能,立足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,今年甘肃省两会重点提到了“七地一屏一通道”这个新提法,成为未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重要载体。

 

  黄宝荣介绍,“七地”包括农业示范基地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、现代制造业基地、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、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、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、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等七大产业方向;“一屏”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;“一通道”则是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。

 

  在解读“七地一屏一通道”时,黄宝荣欣喜地表示:“去年10月,工信部和我们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活动,推动东部产业向甘肃有序转移。活动现场集中签约新能源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95个项目,总投资额达3062亿元,其中新能源及高端制造占比超六成。这一举措标志着甘肃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迈出关键一步。”

 

  浙江巨化集团投资150亿元的硅氟新材料项目,使甘肃形成“工业硅-多晶硅-光伏组件-储能系统”全产业链。“我们要求入园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储能电站,金昌的‘光伏+大数据’园区,PUE值低至1.15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”黄宝荣说。

 

  “我们建立‘沿途下蛋’机制,允许科研人员保留编制创业。”黄宝荣以庆阳瑞嘉公司为例,该团队突破氦气膜分离技术后,立即获得1.5亿元产业基金支持,“从实验室成果到量产仅用11个月”。

 

  兰州新区国际陆港的区块链溯源系统,实现中欧班列货物“一码通关”。黄宝荣演示了哈萨克斯坦小麦的数字化之旅:从阿拉山口入境时的质量检测数据,到兰州加工成挂面的生产信息,最终消费者扫码可查全程物流轨迹。“这个系统使跨境贸易效率提升40%,今年将拓展至多个国家。”

 

  访谈尾声,黄宝荣描绘了甘肃的“1345”战略蓝图:打造1个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,培育3个五千亿级新材料、装备制造、数字经济产业,建设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,实施5大数字赋能工程。“我们正在申报‘国家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’,计划五年内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。”

 

  当被问及转型阵痛时,黄宝荣坚定地说:“就像浆水发酵需要时间,转型需要战略定力。去年我们关停23家高耗能企业,短期阵痛换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。”他最后用一组数据收尾: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五年增长380%,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0亿元,这些数字证明,老工业基地完全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。”

网站首页    行业动态    对话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:新质生产力激活西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动能